为庆祝第六个国际数学日,弘扬数学文化魅力,发挥数学学科引领示范和社会服务功能,3月13日下午,宁波大学博彩导航
以“数蕴智慧·美焕心灵”为主题,成功举办宁波市首批科技类课后服务优秀课程进校园暨“数学之美”文化节之古塘中学行活动。宁波大学博彩导航
党委书记霍妍、副院长徐松、古塘中学副校长陈敏出席活动,150余名初一学生参加。
活动开始,主持人祝晓宇老师以“数学:解锁未来的密码”为题介绍本次活动背景。阐述了数学作为科学语言的重要性,以及本次文化节在推动数学文化传播、激发学生数学兴趣方面的深远意义。曹陈辰老师以《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兼论如何学好数学》为题,通过“从求最值到拉格朗日乘数法”等案例,层层剖析,引导学生跳出传统解题思维,以更高视角理解数学的“化繁为简”。曹老师强调,数学并非孤立的符号与公式,而是贯穿于生活各个领域、人工智能背后的强大支撑。他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码生活万象,从日常琐事到前沿科技,感受数学无处不在的隐形力量。张丹达老师的《魔术背后——你眼中的魔术,我眼中的数学》则将课堂推向高潮。他通过扑克牌魔术,揭秘约瑟夫环问题,并邀请学生亲身体验“魔术师”角色,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数学知识,成功复现了魔术中的“奇迹”。当扑克牌按照数学规律呈现出惊人效果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一精彩瞬间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原来魔术不是魔法,而是数学的逻辑之美”,更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创造惊喜与奇迹时的强大力量。
整个活动在古塘中学同学们热烈的参与下圆满完成。活动结束后,古塘中学学生纷纷表示,这场“数学之旅”颠覆了大家对数学学科的刻板认知,激发了探索热情。古塘中学副校长陈敏评价:“大学资源下沉中学课堂,为学科启蒙提供了全新范式。”
据悉,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推动下,学院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的科普团队。在学院副院长徐松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前不久学院的科普课程入选了首批市级科技类课后服务优秀课程。数学科普是高校数学学科服务地方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学院通过科普活动拓展了社会服务边界,促进了学科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反哺了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了科研与社会需求结合,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这次活动,学院以“数学之美”文化节为纽带,在传承数学文化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弘扬学科历史与创新精神,赋能地方科技与经济,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助力“双减”政策下的科学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公众数学素养与科学认知、培养逻辑思维与科学精神、消除大众对数学学科的误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深化了校地合作,提升学科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