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出生农村,亲身感受了旧时乡村的落后,因此毕业后更加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带动家乡的发展。”这是宁波大学博彩导航
“乡村振兴在行动—探寻宁波余姚横坎头村的致富秘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采访横坎头村90后“海归”创业青年时记录下来的令人触动的一句话。为积极相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团队来到了浙江省余姚市横坎头村,通过实地调查和寻访青年返乡船业者来感受横坎头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成长。
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动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首先在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横坎头农家、果乡园生态农场、百丈农家等地,实地感受了横坎头村发生的变化及村民的生活状态。横坎头村党委向我们介绍到,为响应中共中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横坎头村锚定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和共同富裕目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带领群众攻坚破难,合力书写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答卷。
横坎头村党委不断创新“党建+”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促“共富”。“联六包六”党员服务机制在横坎头村首先启动。按照党员人数,该村要求每名党员联系和包服务6户村民,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在脱贫救助、社会保障等领域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实现每个困难群体都有党组织牵线帮扶的“共富”格局。
只有乡亲们真正富裕了,共同富裕才能变为现实。我们了解到,在带领群众发展红色旅游时,村党委专挑难啃、肉少的“骨头”,村里重点聚焦为村民“增利”而不是“争利”,因为村集体挣来的每一分钱,最终还是要用之于民。以会务培训为例,该村把团队客人揽进后,只负责“消化”培训会议订单,剩余的餐饮、民宿等订单通过村产业发展互助联盟实现共享,让乡亲们有活干、有钱赚。
建设乡村红色基地,助力乡村发展
我们深入探访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并走访横坎头村村委委员。村委向我们介绍了横坎头村红色基地的特色。为充分挖掘“红色”这一特色优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多年来,横坎头村不断厚植“红色文化”内涵,对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等20余处抗战遗址开展保护性修缮,最大程度还原遗址的“革命气息”。
经调查,2003年1月29,因为交通闭塞,当时横坎头村没有产业,村集体经济已经负债45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18年以来,三任村干部带领大家,用足政策,修公路、装路灯、建公园,终于把横坎头村建成了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横坎头村的崛起离不开红色力量。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青年创客积极返乡创业。青年的回归对于横坎头村的发展无疑是一股强有力的推进力量。新鲜血液的注入与党的领导让横坎头村将红色基因深深植入了乡村方方面面的建设之中,创新地构建了以党的领导为纲领,以青年为建设主力军,结合乡村自然特色,发扬红色精神的乡村振兴模式。
青年返乡创业,赓续红色血脉
我们采访了创业青年黄徐洁,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学生,现在大学生的出路不是局限于大公司、大城市,返回家乡,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乡村的发展需要年轻血液的涌入、需要年轻思维的碰撞,大学生返乡创业、做村官同样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的道路选择。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横坎头村的振兴,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按照实际要求,实事求是,建立健全农村发展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施原则所在。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不仅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因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而乡村振兴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主旋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本次调研不仅有助于我们感悟红色思想、红色精神,追溯历史文化脉,而且通过探求青年返乡创业其中的模式和有益经验,实现了实践成果激励、教育更多青年。同时对于参加本次实践的队员而言,做到接触社会、充分了解国情、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且通过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数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促进了队员们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