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科技厅浙科发规〔2020〕36号文件,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方式
按照“三个面向”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大部署,突出“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重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研发需求,凝练形成项目指南。由各设区市和归口管理部门按照“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的要求,组织发动各类创新主体公开竞争、揭榜攻关。
(一)竞争性项目。包括“基于国产芯片的能力开放智能摄像机研发及应用”等213个专题(详见附件1)。申报项目经网络评审、会议论证评审、综合评价、集体决策等程序遴选承担单位。我校限推荐11项。
(二)择优委托项目。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智能中台研究”等61个专题(详见附件1)。申报项目经会议论证评审、处室联审、集体决策等程序遴选承担单位。我校限推荐3项。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人员基本条件
1.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择优委托项目负责人原则上还应主持或为主参与过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如项目负责人非项目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应由申报单位出具赋予其管理项目实施的授权书。
2.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期内将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院士为70周岁),原则上不得申报。如确需申报,应由单位出具允许申报且能确保项目履约实施的承诺书(如返聘、延迟退休等)。
(二)申报限项要求
1.同一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在研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为1项、最多不超过2项。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除项目负责人外,排名前3的参与人)在研项目数不超过3项。
2. 同一企业承担在研项目一般为1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含培育)可承担不超过2项。
3. 同一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及同一企业,同年度立项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不超过1项;已承担在研重点研发竞争性项目的,可再申报择优委托项目;已承担在研择优委托项目的,不得再申报。
4.院所专项中的条件建设和设备购置类项目、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省杰青项目、省“专家”项目,不纳入上述限项范围。
5. 有强制终止项目需退缴财政经费、且经催缴仍未退回的单位不得申报。
6. 列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名单,或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存在联合惩戒记录、可能影响项目实施的申请人及申报单位不得申报。
(三)优先支持的项目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
1. 龙头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2. 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与国(境)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的项目;
3. 长三角区域联合攻关的项目;
4. 45周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申报的项目。
(四)其他要求
1. 申报项目应当对照申报指南中明确的专题名称、研发内容和目标进行申报,符合各专题的具体申报条件(详见附件1),有明确技术应用示范和产业化任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应当有具备相应示范和转化产业化条件的企业或应用单位合作申报。
2. 项目内容须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单位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项目一经立项,将根据申报书内容转化生成合同书,无正当合理的理由不予修改调整。
3. 各申请单位对申请人和申报单位填报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应承诺本次申报项目的主要研发内容未获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立项支持,避免重复立项、重复支持。
4. 申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应严格回避项目申请单位、参与单位及项目组成员的相关信息,以确保专家评审的公正性(可行性报告模板可在系统下载)。申报材料和相关证明材料不得包含法律禁止公开的秘密内容或申请人要求保密的内容,如涉密需脱密后提交。
5. 申报项目拟购置50万元及以上科研仪器的,需提交《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申请表》(申请表模板可在系统下载)。
6. 为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便于科研人员集中精力开展项目研发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可按需设置科研助理岗位,选聘科研助理从事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工作。科研助理相关经费支出,可按规定在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科目及结余资金里支出。
7. 申报单位应严格履行项目推荐(包括检查可行性报告中需回避的信息)、实施管理和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和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8. 项目实施过程中凡涉及人体被试和人类遗传资源、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须严格执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9. 项目申报单位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和力量合作应征主动设计项目的,请在申报系统中选择“科技合作项目”,并通过系统另行提交合作协议。项目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合作外方所在国家(地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履行相关申报及审批手续。
三、实施期限和经费补助
(一)实施期限
项目实施期由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技术成熟度、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科学提出,一般为3年左右,原则上不超过4年,超过4年的,可分段申报实施。
(二)经费补助
实施周期为3年(含及以上)的项目,财政补助经费分期下达,一般首期拨付60%左右,中期检查后拨付40%左右。
1. 竞争性项目。为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由高校、院所和其他事业单位牵头联合企业共同申报的,财政资金给予不超过项目总经费50%的补助;由高校、院所和其他事业单位独立承担的,可给予100%的财政资金补助。
2.择优委托项目。每项补助不超过1000万元。省部属高校院所、省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独立承担的,自筹经费不低于省级财政补助经费的20%(自筹经费可包括自2019年7月1日起的前期研发投入);省部属高校院所、省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企业承担的,自筹经费不低于省级财政补助经费。鼓励地方政府共同支持项目实施。对经专家论证,需多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或多家优势相当单位共同实施的“赛马”项目,首期给予30%经费支持,一年后开展对比评估,绩效明显的给予后续资助,绩效不及预期的取消后续资助。
项目申报后,研发主要指标和总研发投入原则上不予调整,财政补助经费不足部分由申报单位自筹补足。
四、申报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项目申报采用网络在线填报方式,申请人登录浙江省政务服务网(//www.zjzwfw.gov.cn),服务地点切换为“浙江省”,选择“个人服务”,部门导航中选择“省科技厅”,选择办事事项中的“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点击“在线办理”。申报系统于2020年7月13日开放填报。
(二)各单位于2020年7月31日下午4点前将纸质汇总表(附件2)1份及电子文档、项目申请书和可行性报告的电子文档送交科技处。
(三)科技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单位汇总表中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择优上报。
请各单位积极组织申报,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工作。如果需要联合校内有关单位或人员研讨提出方案,科技处将予以协调。另外,我处已发布学校第一期自然科学类科研人员研究信息表(科技处网站-下载专区-综合),为教师寻找校内科研合作队对象提供参考和选择。
联系人:徐志标 电话:638373(短号) Email:[email protected]
附件:1、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项目推荐汇总表
3、省科技厅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kjt.zj.gov.cn/art/2020/7/8/art_1228971341_50134057.html